close

  核心
  提示
  ■2006年,剛決定回國時,王獻昌跑遍大半個中國進行創業考察,“老實說,當時確實收到不少北京、上海的創業邀請”,然而,成都最後被他打了最高分
  ■對比國外的同類高水準系統,王獻昌對自己的產品給出“毫不遜色”的評價,他打一開始,就是奔著“走出國門、打向國際”的目標去的,技術功能一絲不苟,甚至支持全球語言
  人物名片
  ■成都軟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1966年出生,河南安陽人。
  1980年入鄭州大學讀本科,1991年從國防科技大學獲人工智能和軟件工程博士學位。先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日本新一代計算機研究所,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做客座訪問和博士後。
  主持我國863高科技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993年之後長期在北美從事人工智能、電子商務、航空軟件的研究和開發。
  2006年回國成立成都軟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高端航空軟件,是國內外知名的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科學專家。
  2006年,定居溫哥華,在國外工作和生活十餘年的王獻昌,帶著尖端的人工智能技術和將先進技術應用於航空調度的決心回了國。次年,這個北方男人選擇了與自身毫無關聯的成都定居,並創辦了成都軟智科技有限公司,在航空這一高門檻領域開始了創業生涯。而今,隨著悉心研發的產品在客戶端逐步進入測試階段,他夢中描繪的藍圖,即將展開。
  ■落腳成都
  跑遍大半個中國
  發現這裡最像溫哥華
  2006年之前,王獻昌供職於加拿大一家知名航空軟件研發公司,是領域內有名的專家。選擇回國,卻只是出於一個非常單純的想法:國內大型民用航空的調度運行控制軟件幾乎全部被國外壟斷,國內航空公司購買時動輒過億,實在不合理。他想打破這種壟斷,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回國創業。
  生於河南、定居加拿大的王獻昌回國後卻選擇落腳成都,在很多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王獻昌是慎重決定的。2006年,剛決定回國時,他跑遍大半個中國進行創業考察,“老實說,當時確實收到不少北京、上海的創業邀請”,然而,成都最後被他打了最高分。
  在他眼中,成都跟他長期生活的溫哥華很像,包括氣候、環境等,氣氛悠閑舒適,又不乏創業氛圍。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靠近一個本地航空客戶的需求。對於王獻昌而言,該航空公司是自己非常合適的合作對象。“四川地形複雜,高原航線多,國內再沒有一家航空公司比該公司的航線更複雜”。對於王獻昌團隊所研發的智能排班系統,正是個不可多得的樣本。此外,在王獻昌看來,選擇成都更為重要的因素,是這裡有著對人才張開雙臂、熱情相迎的引進政策,以及極高的創業性價比。2007年,他在成都創建成都軟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駐高新區。
  在王獻昌的努力下,他與本地航空公司的合作很快成為現實。2009年,成都軟智科技有限公司簽下了第一筆單———他的公司將為本地一家中型航空公司進行飛行員自動排班系統的開發。在此後的5年中,直至今日,這一訂單仍是他與團隊成員們工作的核心任務。
  ■5年磨一劍
  飛行員究竟是怎麼排班的?
  正副駕有矛盾
  系統自動預警
  “這類航空軟件的研發工作量大, 跟客戶溝通的周期也比較長”,以至於王獻昌打造的這套軟件系統已耗時5年,才終於進入上馬前的測試階段。
  他所研發的飛行員智能排班系統,顧名思義就是為飛行員安排飛行檔期的軟件。看似簡單,實際卻複雜無比。
  “這套排班系統對智能化的要求非常高。”王獻昌舉例說,比如有飛行員因病停飛或機型臨時變更等,信息一旦進入系統,就要在第一時間被系統中其他模塊共享,併在排班時得到體現。信息共享只是最基本的,進一步是複雜的智能處理。通常,民航局要求飛行員每月飛行時間不超過100小時,每年不超過1000小時,以及必須滿足一定的休息時間等,智能排班系統就必須對這些信息進行邏輯計算和處理。
  進一步,更為複雜的,是這套軟件要求對於動態因素也能隨時處理。例如飛行員是否適合飛行被安排的航線、他之前飛行操作是否存在過失誤,同班組飛行員之間是否有矛盾、不合作等一系列因素都會被計入邏輯運算中,反饋給排班制定者,併發出預警。由於動態因素隨時發生變化,在因素消失後,系統還需馬上清除這一信息並重新進行邏輯計算。因而,“這是一個龐大的神經網絡系統”。
  “在航空公司中,現場運行控制人員和排班計劃人員的工作壓力通常都非常大。”王獻昌稱,上了一定規模,尤其千人以上規模的航空公司,對於排班軟件的智能化要求就變得越來越高。“因為靠人的判斷無法將那樣龐雜的信息完全掌控”。在國外,這類軟件的研發雖有數十年曆史,但因為工作跨越運籌學、計算機科學、算法等領域,因此在具體技術優化算法、報警技術、管理與控制的集成技術等方面都仍然處於研究、發展中。過去幾年,圍繞該應用的技術和經驗,王獻昌受邀多次在國際運籌協會航空公司運行控制大會上做學術和產品報告。
  ■走向國際
  PK國外同類高水準系統
  城市智能交通也能用
  如今,王獻昌研發的智能排班系統,已經完成基本的客戶化工作。等待這一天,他花了將近8年。那時,剛到成都不久的他毫無人脈基礎,公司也沒什麼名氣。同競爭對手同台競爭,演示系統的核心排班功能,通過多次現場PK,他們最終贏得自動排班項目。
  對比國外的同類高水準系統,王獻昌對於自己的產品給出“毫不遜色”的評價,他打一開始,就是奔著“走出國門、打向國際”的目標去的。
  “我覺得做一個產品,首先要有市場價值,社會價值,此外還應該有國際化的價值。”為此,王獻昌將這套系統定在了一個較高的起點上,技術功能一絲不苟,甚至支持全球語言。
  待客戶對產品的各種測試結束後,王獻昌的產品將正式產生市場價值與社會價值。目前,除本地客戶外,國內已有多家大航空公司對王獻昌團隊的這套系統產生了興趣,而王獻昌也已計劃將核心的智能技術應用於航空之外的其他領域,如機場運行控制、城市智能交通等。成都商報記者 王垚
  新聞鏈接
  成都國家“千人計劃”專家
  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成都商報訊(記者 祝楚華)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成都市委組織部獲悉,在最新一批國家“千人計劃”創業人才名單中,西部共有4人入選,成都占3名。成都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截至2013年底達到102人,位於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數據顯示,2013年,成都新增省“千人計劃”專家57人、頂尖團隊9個,入選數居全省第一,省“千人計劃”專家現達到299人(占全省總量的90.06%)、頂尖團隊18個。新增“成都人才計劃”專家71人、頂尖團隊5個,同比增長14.5%,“成都人才計劃”專家現有185人、頂尖團隊10個。據統計,成都引進扶持的這185名專家擁有發明專利566項,所在企業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378.2億元,創造稅收34.6億元,創外匯收入4327.5萬美元。
  據瞭解,成都大力實施“成都人才計劃”,充分發揮“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專項資金”的“四兩撥千斤”作用,集成科技、產業等資金扶持,帶動區(市)縣設立專項資金6.3億元,並撬動天使基金、風投基金等社會資金跟進,產生了“集聚高端人才(團隊)、催生新興產業、培養經濟增長點”的乘數效應。
  黨政人才方面,成都打破身份限制,公開引進35歲以下的全日制博士。首批面向全省公開引進26名博士,充實到實施“五大興市戰略”的重要部門、專業崗位擔任或掛職任副處長。  (原標題:幫飛行員排班 世界一流系統成都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94ymbc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