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西班牙《歐華報》報道,西方社會的輿論常常這樣評價,華商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暴富是預防癌症食物源於“灰色經濟”的存在,諸如:低價報關灰色清關、商品銷售少開發票、雇用黑工少交社保等等。反省華人商圈,這些現象是別人帶著有色眼鏡看我們嗎?是歧視污衊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我們中間確實存在這種現象。但並非所有的華商都是靠“灰色經濟”起家的,華商中也有很多靠合法經營獲得成功的案例。自“帝王行動”之後,我們發現很多已經完成原始積累的明智華商,特別是新一代華裔商人,他們正在身體力行地探索一條正規經營之路,因為這才是一條長治久安,融入社會,安居樂業之路。
  華商找房子灰色經濟怪圈的形成
  第一代華商從70年代-80年代進入西班牙後,主營中餐業。90年代初期,百元店開始盛行,華人的小商品批發、服裝批發也隨之迅速發展。隨著西班牙多次大赦,旅西華人從90年代初期僅3萬多人,迅速增長到十幾萬人。由於市場的需求,90年代中後期,聰明的中國人很快發現了新的商機,中國食品超市、零售食品店如雨後春筍快速發展超過3000多家,華人食品批發業也就自然形成。在此期間,華人經營的產業開始多樣化,諸如旅行社、律師 樓、美容美髮店、電器手機店、婚紗影樓、物流公司、通信公司等等在西班牙各地相繼誕生。進入21世紀,最早在馬德里FUENLABRADA創業的華人批發商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開始向專業化轉型。鑒於西班牙寬鬆的政策,90年代進入西班牙的一批新華商也開始在各地的批發集散地擴張,諸如馬德里FUENLABRADA、ELCHE鞋城、南部MALAGA、SEVILLA、GLANADA、東部BADALONA、VALENCIA、ALICANTE、中部ZARAGOZA、北部BILBAO等地,都預防癌症食物相繼形成了華商批發商圈,借助著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也伴隨著灰色經營的手段,一大批華商迅速致富,甚至暴富,於是後人相繼效仿。
  縱觀旅西華商近30年的發展史,西班牙寬鬆的政策和管理漏洞給了華商經濟迅速崛起的機會,也同時“培育”了灰色經濟盛行的土壤,一些華商得益於灰色經濟,在短期內迅速積累資本而暴富。然而,不規範的經營手法導致的後遺症,又使華商經濟發展陷入“瓶頸”和“死結”,不能曝光和再投資的貨幣怎麼辦?於是,出現了屢禁不止的“攜SD記憶卡帶巨額現金闖關”、“攜帶巨額現金進貨”、“家中和保險柜里藏匿巨額現金”,“非法渠道匯款”等等,由此牽連出一系列關乎華商的大案、要案,負面新聞充斥西班牙主流媒體,華人的整體形象嚴重受損。隨之,又連帶出針對華商的搶劫案屢屢發生。其實,這種惡性循環就是灰色經濟帶來的必然後果。更可怕的是,一旦住在國政策法規收緊,或遭遇經濟危機等原因,主流社會勢必會把目光聚焦到社會上一部分暴富的人身上(特別是移民群體),華商整體經濟就會遭到致命打擊,勢必大傷元氣,甚至一蹶不振。1  華商如何走出灰色經濟的怪圈
  不可否認,灰色經濟在一個時期內會給經營者帶來暴利,有利於資本的原始積累。但這絕非長久之計,歐洲各個國家對華商灰色經濟的封殺和打擊告訴我們,指望灰色經營達到“一夜致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再游走在灰色地帶,違法違規經營,只能讓我們不停地遭受西班牙執法部門的查處和打擊,巨額罰款,甚至罰得你傾家蕩產、記憶體企業倒閉。而整體華商經濟也將會在失信於主流市場和民眾的過程中,失去在正常環境中的生存與競爭能力。所以,華商的經營模式、經營理念、經營水平亟待改變和提高,只有與時俱進,審時度勢,破舊創新,遵守市場法則和“游戲”規則,開闊眼界,改變理念,提升自身經營水平,才是華商企業順勢發展的唯一齣路。
  其實,旅西華商中還是不乏堅持正規經營的企業的。記者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發現,這些靠正規經營起家或者已經走出灰色經營怪圈的華商企業,因為業主合法經營,所以他們不怕任何檢查。在經濟危機中,業主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市場調研拓展和企業內部管理上,努力增強企業抵禦危機的實力,與住在國的同行競爭,甚至博得西班牙同行的贊譽。在經濟大蕭條中,他們生意依然興隆,企業穩健成長。
  案例一、餐飲業:因為專業所以精彩
  多年前,記者曾經專訪過馬德里華人禪餐飲集團,這個集團在西班牙美食界享有盛譽,多次在西班牙美食界比賽中獲獎。主營這個集團的是一位華裔二代,12歲出國,在荷蘭大學畢業後,毅然放棄了荷蘭一家著名電訊公司的聘請,隨父母親來到西班牙經營餐飲業。20多年來,他們從一家餐廳發展到六家餐廳,在馬德里五星級賓館、伯納烏皇馬主場等高檔地段都開設了定位不同的亞洲餐廳。從小在西方長大的這位總經理,在父輩創業的基礎上,經營中融進了很多西方理念。他經營餐廳最大的特點是:從不盲目投資,準確定位,精益求精。最值得推崇的一點是:重視市場調研,從不固步自封,堅持推陳出新。
  記者發現,這個餐飲集團的經營者20多年如一日,親力親為,把餐飲業做到了極致。這個集團下屬的每一家餐廳的裝修都非常有特色,很像餐廳的主人,恰到好處地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和品位。每一道菜式都很精細,看得出經營者是非常瞭解中西方客人的口味和喜好,他把烹飪的菜式都力求做成一件藝術品,讓客人在雅緻的環境里享受舌尖上的美食。狠抓規範周到的服務,也是這個集團經營的一大特色,比如高檔餐廳前雇佣專人代客泊車,餐具也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西班牙經濟危機以來,很多餐廳的生意一落千丈,門可羅雀,但記者發現,他的餐廳常常爆滿,這裡的客戶群以西班牙中產階級為主,經常有當地各界的社會名流光顧。
  記者還發現,這個集團的經營者非常重視學習和研究,他不僅走出去上門學習,還多次邀請世界各地的米其林廚師和西班牙名廚到他的餐廳交流和切磋技藝。
  記者在餐廳用餐時曾多次與這位總經理交流。這麼好的生意難道就不怕引起西班牙某些部門的關註和檢查嗎?總經理坦然地告訴記者:“我們所有餐廳都走正規路線,食材都是西班牙大公司提供的,企業內部實行電腦管理,所有員工都是全保,每個餐廳都聘請了部分西班牙員工,餐廳設大堂經理,根據每家餐廳的客戶定位,會設一個有經驗的西班牙人和一個中國人來管理,廚房設廚師長。不過話說回來,企業是需要管理的,只要我人在西班牙,我都會堅持到各家餐廳巡視和坐班,及時解決疑難問題。我們不怕政府部門的任何檢查,因為我們首先瞭解餐飲業的法律法規,其次堅持規範企業經營,什麼時候都經得起檢查。企業只有遵紀守法,才能安心經營,管理者才能把心思用在市場調研和開發上。”
  正規經營的企業就難掙錢嗎?這個集團的發展和現狀告訴我們,正是因為他們堅持遵紀守法,堅持專業和正規,才博得了西班牙同行的尊敬和推崇,才使餐廳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依然能有門庭若市的生意,才使企業的發展之路更加寬廣。  案例二、食品業:正規才能安全擴張
  隨著90代後期旅西華人華僑人數的增長,華人食品業迅速崛起,幾乎在每個有中國移民居住的城市,都會有中國超市開張。由此,華人食品批發業也應運而生。
  前幾年,食品批發業時常爆出衛生檢查不合格,產品進口不合格,雇佣“黑工”被查被罰的案例。近年來,食品衛生已經引起華人食品業經營者的高度重視,這類負面新聞見諸報端的概率明顯降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老牌資深的食品貿易集團已經由華裔二代在分管和經營。他們有非常好的語言,也非常瞭解當地的法律法規,他們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大多是聘用有相關經驗的當地西班牙人,雖然工資高一些,但在企業應對西班牙政府各個部門的檢查時,以夷制夷,凸顯優勢。據企業主透露,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經營食品行業,首先要瞭解行業行規,杜絕隱患,隨時準備接受突擊檢查。其次,中層管理者要非常熟悉業務和相關法律法規,具有職業操守,自覺為企業杜絕漏洞,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一旦遭遇檢查,這些中層管理人員就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當一個企業做大了,光靠家族的人已經遠遠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所以,吸收和招聘專業人才就成為家族企業能否持續良性發展的關鍵。一位擁有頗具規模的食品批發集團的華人業主說:“企業發展到今天,深感自己急需充電,努力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已成為當務之急。否則,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他還透露說,在資本原始積累之初,為了節省成本和開支,自己也曾雇佣“黑工”,打擦邊球,走灰色經營之路。為此,還交過巨額罰款。現在他想通了,他已經遠離灰色地帶,走入光明之道。他算了一筆帳給記者聽:“西班牙經濟危機以來,社會失業人群的猛增,勞動力市場的成本下降。我們企業之前不敢聘用當地人,是因為他們待遇要求高,我們雇不起。現在形勢變了,一些曾在西班牙大企業工作過的人員下崗失業,他們急需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對待遇的要求也隨之降低,用工成本明顯下降,而這些人都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把西班牙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帶給我們,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我們重組企業人力資源,量才用人,辭退黑工,員工全部上保險。這樣做,企業安全了,員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企業並沒有增大開支,反而增強了企業抗危機的能力。”
  當下,華人企業只有走上正規之路,才有信心和能力尋找機遇,適時擴張。這位企業主向記者透露,“現在西班牙的房地產已經跌至谷底,一些大的鋪面房租金下降了50%,甚至70%,我們看準了優越地段的大鋪面房,低價租賃,合同一簽就是十年,這正是企業擴張發展的好時機啊。我贊成華商應該低調行事,但只要我們行得正,就不怕政府相關部門的關註和檢查。在異國他鄉的商場上,我們避免不了與本土的同行競爭,現在已經到了我們華商走正路靠智慧競爭的時代了,這也是我們在這個國家安生立命之本。”
  案例三、樹品牌:穩占鰲頭拓展市場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些華人企業家早在西班牙經濟危機開始前,已經將企業納入正規經營的軌道,註重企業品牌的開發和推廣。這是一批華商中的佼佼者,他們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搏擊商海的智慧,在商品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的形勢下,毅然決定將品牌理念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好品牌要吸引消費者,不想淹沒在這同質化嚴重的市場環境當中,就要創造與眾不同的品牌個性,形成獨有的鮮明風格,使消費者容易與其他同類商品區分開來,在其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這就是市場定位。
  這批華商企業家都是較早在西班牙進出口貿易市場上摸爬滾打,基本都已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他們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善於學習,勇於進取。他們大多在2009年西班牙經濟危機開始之前,就已經在國內建立了自己生產基地,形成了設計、生產、出口、營銷一條龍的規模化經營模式。商品進口到西班牙後,他們雇佣的是以當地人為主的營銷團隊,使品牌商品通過本土營銷人員的人脈網絡和廣告投放的巨大效應,迅速在西班牙乃至歐洲其他國家的同類產品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
  這些品牌企業的運營特點是:企業主掌握核心技術,背靠祖國生產基地相對低廉的勞力成本,利用本土營銷隊伍的銷售網絡,通過硬廣告和軟廣告的宣傳效應,提升品牌美譽度和認知度,從而達到提高產品附加值,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占領市場份額,優勢十分明顯。
  我們熟知的華人企業品牌有遠東工貿集團的“EXTRASTAR”,歐誠集團的“ARTESOLAR”,康迪爾集團節能燈品牌“KDE”、惠森集團的童裝品牌“NEWNESS”,華人五金品牌“SUPER PANDA”,被西班牙媒體譽為華企“ZARA”的華人服裝品牌連鎖店“MURALLA”,博爾瑪集團的箱包服飾品牌連鎖店“MODELISA”,詹氏集團的“PATRIOT SPORT”和“LIVEFISH”等等。
  這些企業在經濟危機中,不僅保存了實力,還穩步擴張,在西班牙市場上其品牌效應十分顯著。有的企業正在實施戰略轉移,向東歐和南美、北美市場拓展;有的企業與本土品牌強強聯手,最大限度地占領市場份額。他們的經營模式和品牌理念值得那些還在灰色地帶徘徊的華商們思考和學習。(辛文)  (原標題:西班牙華商經濟穩步發展 亟待走出“灰色”怪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94ymbc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